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干警生活
入职怀柔法院的第52天
分享到:
作者:罗慧   发布时间:2018-11-14 09:55:18 打印 字号: | |
  我是罗慧(一同入职的的小伙伴爱叫我罗老师,要问原因,大概是被外表蒙蔽了双眼。呵,女人),来自革命老区江西吉安(见图一,不配张红色背景的图似乎对不起养育我二十多年的这片红土地)。自我介绍一气呵成,言简意赅,简单明了,不愧为这篇文章的最为精彩之部分!下面开始进入正题(严肃脸)

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是我担任行政庭法官助理的第52天。

早晨七点四十准时到单位,吃好早饭换上制服、烧上养生茶收拾好案头、查看大小计划本列出一天的工作安排,时间还有空闲便接续前日翻到的位置继续阅读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内容,直至上班铃响…入职时间不长但工作习惯初见雏形,职场小新正慢慢完成她的蜕变,等待在经历数次艰难脱壳后长成自己希望的模样。

几个月前,我被怀法选中并光荣的成为一名法院“小新”,说起与法院的缘分,来源于自己“蓄谋已久”的“努力撮合”。一年多以前,当同学们还在为选择工作去向而操心费神时,我已明确自己的毕业去向,并在毕业年有条不紊的进行备考。要说2018年自己最自豪的事情,那绝对是成为怀柔法院的一员。直到现在,身边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自己的选择,但在职业选择这件事上,我坚定无疑,并绝对自信。为何对这一职业如此的崇拜和向往,追其原因,我想,除了老师们日积月累的熏陶,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作为日后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爱,以及深植于法律人内心的一种天然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上午8:30分,我开始一一完成静姐给我布置的五项任务,工作间隙跟进前几天邮寄送达判决的接收情况,并随时做好记录和结案工作。下午1:30分,开始核对第一波判决,关于这项工作,经过多次实战演练,加上自己总结的一套方法,操作起来已经是驾轻就熟。下午5:00分,我已经核对打印并寄送第一波判决,而庭里并没有下班的气氛,每间办公室还在紧张的忙碌着,法官们加班加点写着判决,书记员们一遍又一遍的核对判决,我也自然的加入第二波战斗当中,没有觉出一丝反常,相比正常下班,加班更符合我的生物钟。

当我真正走进工作日常,才发现,因为开庭误了吃饭是常事,因为写判决不能按时下班也是常事,而这也是庭里多位法官的工作常态。我开始明白,光环背后是行政庭的法官们多年来焚膏继晷的辛勤耕耘,是对数万个案件的如琢如磨,更是团队不讲个人得失的鼎力合作。在复杂案件顺利审结的背后,是前辈们数十年积淀的法学素养,是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更是对社会发展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照。

虽然已有预言称将来会有一半的人类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仍然十分庆幸自己的选择,因为我所选择的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一个人类永恒的事业。 如今我已经如愿以偿的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职业,说起自己的职业理想,那便是: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虽然自己入职时间不长,但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老百姓对于司法的期盼主要是公正,英国一位著名法官有一句名言:“法官不仅要主持公正,而且要让人们明确无误地毫不怀疑地看到是主持公正。”如何使法律成为信仰,那便是让老百姓在每一次公正审判中逐渐形成对司法的信任。曾经有一位法官算过这样一笔账:“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我们年均结案将近300件,按平均每个案件3个当事人计算,一个法官每年接触近1000个当事人。按照传播学的原理,每个人身后都至少有10个亲戚朋友。如果每一个法官都能展示良好的司法过程,向每一个当事人传达公正的裁判结果,我们每年可以影响1万个人。”所以,如果每一个法官从点滴做起,认真开好每一次庭审、写好每一份判决书、办好每一个案件、尊重每一名当事人和来访者,就一定能够在他们心中埋下信任法律的种子,并实现全民信仰法律的终极梦想。

法院的“老人儿们”曾经喊着“为祖国健康奋斗50年”的口号为中国法治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地基,作为90后,我由衷的想接过接力棒,也为中国的法治事业做些什么。

北京时间21:30分,我和庭里的长辈们为完成本月结案任务齐心协力的最后一搏顺利达成,打卡后大伙一同在月光下踩着影子一起回家,那种满足和自豪不输上学时顺利答完期末最后一张试卷而且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得高分时的心情。

当“怀法小罗”的第52天的任务圆满完成时,还有53天、54天、55天直至她变成“怀法老罗”时还应始终保持初心的在她坚信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这个初心,是忠于宪法法律,忠于人民利益,是捍卫法律尊严,维护法制统一,是坚持专业判断、坚守内心良知,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奋斗终身!
责任编辑:罗慧
网站首页 | 法院简介 | 新闻广角 | 队伍建设 | 法学园地 | 司法为民 | 法院文化 | 法律法规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