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干警生活
工作快一年——那些思考
分享到:
作者:杨亚妹  发布时间:2018-04-02 09:42:42 打印 字号: | |
  从去年夏天进入法院到今天,我在民二庭先后担任书记员和内勤,算算时间,工作将近一年。这近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将工作做的更好,也渐渐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的第一点体会是:法院工作无简单。业务庭的书记员承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案子一多光写快递皮就写到“手软”。起初我觉得天天写快递皮没什么技术含量,后来渐渐领悟到,做好这些工作没那么简单,表面上看是写快递皮,实质上是送达工作,送达存在问题有可能导致案件被发改。这就是法院工作的最大特点,一切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书记员的工作不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还要求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比如要将庭审要点没有遗漏地准确记录,要劝说被告把不愿意收的传票“领走”,要和被告沟通促其自动履行等等。

我的第二点体会是:追求高质量和创新带来喜悦。我属于那种要干就一定要干好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追求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比如在校对裁判文书时,我常常会“强迫症”复发,在心理上将自己作为裁判文书的最后一道关口。与此同时,我还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索创新,比如自制传票模板,尽管是一些小的尝试,却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当一向严厉的庭长看到我的长进,很和蔼地对我说“是不是挺有成就感”的时候,当要求严格的师傅说我很“给力”的时候,我真的很受鼓舞。

我的第三点体会是:努力告别加班,工作变得更高效。加班曾是我的家常便饭,记得去年年底几乎天天加班,寒冷冬天的夜晚与862末班车赛跑。加班有时真是无奈之举,不加班没办法推进工作,但是加班不应该被提倡。通过提高工作技能、培养好的工作习惯,我的工作效率已经得到较大提高。与此同时,秉持“上班时拼命工作、下班后好好休息”的理念,上班期间我马不停蹄地工作,工作效率很高;下班后我游泳骑行,看书学习,生活的节奏感更强。

我的第四点体会是:有温度地沟通,方便当事人。记得刚工作时,为了保持形象公正接待当事人时我常常“不苟言笑”,现在我反而觉得,有温度地沟通可以增加理解、减少不满和不信任。记得前几天我去接一个当事人,雨下的倒不大,我看他手里拿着伞却不打,就提醒他打伞小心手里的文件淋湿了,他最终听了我的建议打了伞。虽然这是个小小的举动,却体现了沟通的温度。在处理和当事人的关系时,还要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减少当事人的成本,比如对于市区当事人尽量安排在下午,提前和当事人约好时间并准时接待。我想,既然我们不喜欢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不应浪费别人的时间。

我的第五点体会是:法院工作的最大魅力是实现公正。在审判庭工作,我得以不断见证自己曾经学习的法律条文如何应用于个案并产生法律效力。记得前段时间,我向一个案子的原告发还被告交来的案款,原告六十多岁了,他一边签字一边满心欢喜地对我说:“谢谢你们,没想到通过法院还真要到了钱。”这个案件的原告多次讨债未果,无奈之下才选择来法院起诉,而法院给他的结果是满满的喜悦。我笑着对他说:“这是您应该得到的,他欠您钱就应该还您。”这一刻,我见证了法律通过法院判决而发挥效力,见证了法律权威在民众心中潜移默化地生根发芽。

我的第六点体会是:立足当下,志存高远。每天淹没在大量工作之中,忙碌之余常常想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在一次法官研讨会上,庭长有感而发,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每一类案件的思维导图,对每一类案件的重要法律问题了然于胸。庭长的这几句话点醒了我:要扎实掌握每一类案件的办案思路,向着专家型法官的方向努力。担任庭长的书记员后,有一次他突然问我对一个案件的看法,我当时就“蒙圈”了,因为我每天忙于书记员的工作根本没仔细想这个案子该怎么办,他见我没准备就让我回去想想,过会再一起讨论。我回去立马看案卷查法条,这才发现只有把自己当成法官去分析案件才能真的长进。

工作快一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参与了各类案件的审理裁判,完成了一项项本职工作,这个阶段的思考尽管简单,这个阶段的尝试尽管初步,却见证着我的成长。
责任编辑:杨亚妹
网站首页 | 法院简介 | 新闻广角 | 队伍建设 | 法学园地 | 司法为民 | 法院文化 | 法律法规 | 旧版回顾